记者走基层|列车“智检员”上线 “体检”缩短半小时
记者走基层|列车“智检员”上线 “体检”缩短半小时
记者走基层|列车“智检员”上线 “体检”缩短半小时
6月5日(rì),沧县傅家圈村村头,骑行爱好者在大运河(dàyùnhé)堤顶路上骑行。河北日报记者 曹 智摄
近日,交通运输部办公厅(bàngōngtīng)公布2024年“十大(shídà)最美农村路(lù)”评选结果。我省沧州市大运河堤顶路从213条参评路中脱颖而出,获评2024年全国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。
沧州市大运河堤顶路全长288公里,投资8.38亿元,串联起沧州市8个县(xiàn)(市、区)的(de)364个乡村,造福沿线200多万群众。
作为最美农村路(lù),这条路到底美在哪儿?
■ 这是一条(yītiáo)文化路,将沧州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景点(jǐngdiǎn)、人文景观串珠成链
沧州大运河碧波荡漾,美景如画(rúhuà)。河道两侧,堤顶路上车水马龙。
6月5日,记者沿着大运河堤顶路(lù)进入沧州南川老街(lǎojiē),盈盈碧水(bìshuǐ)畔,复建的南川楼、朗吟楼遥遥相对,巍峨壮观。登楼眺望,只见堤顶路与大运河蜿蜒并行,向着远处的景区不断延伸。
统筹保护好(hǎo)、传承好、利用好大运河(dàyùnhé),2021年,沧州市委、市政府(shìzhèngfǔ)将大运河堤顶路列为全市重点交通建设民生项目推进实施,同年,这条路建成通车。
“从前的大运河堤顶路(lù)断断续续(duànduànxùxù)、坎坷不平,如今已经变得平坦畅通。”沧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村公路部部长(bùzhǎng)刘敏说。她展示的大运河堤顶路线路图上,堤顶路与大运河共同串起一路风景。
驱车行驶在(zài)大运河堤顶(dīdǐng)路,路旁的景点、景观让人切实感受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和厚重底蕴。
身后一脉(yīmài)运河水,眼前一片梨(lí)(lí)树林。泊头市运河贡梨公园入口,御码头挺立在大运河和堤顶路之间。走进运河贡梨公园,乾隆御梨、总督梨、将军梨的故事在古树旁展示。古香古色的梨文化博物馆讲述了泊头梨的前世今生(jīnshēng)。
72岁的泊头市尹庄村村民尹巨安告诉记者,贡梨公园(gōngyuán)与堤顶路(lù)同年建成(jiànchéng),公园里现存400多棵梨树。梨花(líhuā)盛开、梨果采摘时,公园里游客如织。平时,公园也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。御碑、化城寺遗址等在公园内得到了很好保护。
谢家坝位于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运河(yùnhé)五街、六街交界处,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。大运河流至连镇镇时变得湍急(tuānjí),历史上,河水在这里(zhèlǐ)多次决口。
就在这段被称为“九龙十八弯”的(de)河道上,谢家(xièjiā)坝静卧在运河一侧。谢家坝全长218米,坝体为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(hāngzhù)而成,建于清朝末年。在水势滔滔的年代,它保护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坝体顶部有一段约200米的(de)红砖路。道路周边的墙体也用红砖元素进行装饰,与(yǔ)路面形成了统一风格。周末,游学的孩子们会来到谢家坝旁的水工智慧博物馆体验夯土制作,感受古人的匠心(jiàngxīn)。
沧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大运河(dàyùnhé)堤顶路是一条连接城乡的文化路,它将沿线历史文化景点(jǐngdiǎn)、人文景观串珠成链(chéngliàn),有效提升了大运河文化带整体效果。
航拍的沧州大运河(dàyùnhé)堤顶路沧县段。董国池摄
■ 这是一条旅游路,每年接待游客(yóukè)超400万人次
堤顶路(lù)既是一条文化路,也是一条旅游路。
“堤顶路修好后,来这里(zhèlǐ)玩的(de)人越来越多。人们上午(shàngwǔ)采摘,中午吃农家菜,晚上再赏运河沿岸的夜景,别提多惬意了。”刘敏说,沧州市大运河堤顶路每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。
6月4日,大运河青县月亮湾(wān)景点,30岁的安玉康和伙伴们在(zài)堤顶路旁的凉亭里欣赏运河美景。他们经常骑着摩托车在堤顶路上来一次“说走就走”的旅行,目的地是(shì)堤顶路沿线景点、景观。
安玉康来自青县县城。以前,他的骑行路线多是交通干线。堤顶路修通(xiūtōng)后,他的骑行路线就固定(gùdìng)在了这里。
“在这条(zhètiáo)路上(lùshàng)骑行平稳、安全。路上风景好、景点多。最近,我们到吴桥杂技大世界游览,那里有猴戏和硬气功表演,非常精彩。”他说(shuō)。
近年来,沧州市深挖大运河文化资源,不断提升优质文旅(wénlǚ)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(nénglì),打造文旅热点爆点,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如今,堤顶路沿线的中国大运河非(fēi)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、沧州园博园、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等成了热门旅游地。南川(nánchuān)老街“神奇杂技团”演艺场景(chǎngjǐng)等成为沿线热门打卡场景,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来。
堤顶路旁,沧州(cāngzhōu)市在运河(yùnhé)沿线建成12个旅游码头。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。“一船明月(míngyuè)过沧州”的美景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。
堤顶路(lù)周边,沿线成廊的创意休闲农业格局日渐形成,各农业园区吸引着(zhe)各地游客。
青县大司马(dàsīmǎ)现代农业园区蔬菜产业发达,现在也成了(le)京津冀短途游热门目的地(mùdìdì)。“现在来我们这里休闲旅游的市民越来越多,他们都喜欢沿堤顶路来。”6月4日,青县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讲解员(jiǎngjiěyuán)姚月介绍。
她告诉记者,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距离堤顶路只有几百米。很多游客(yóukè),特别是从天津来的游客,往往顺着(shùnzhe)堤顶路一路(yīlù)欣赏运河风光而来,然后到园区采摘游玩。去年,该园区接待游客数量达40万人次。
■ 这是一条富民路,打通(dǎtōng)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
6月4日19时许,青县人和镇(rénhézhèn)村,大运河堤顶路旁,青农人和水上火锅城里坐满(zuòmǎn)了来自天津、青县等地的消费者。
人和镇村是沧州火锅鸡发源地之一。青县人和镇村党支部书记、人和镇村青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宗权介绍,堤顶(dīdǐng)路修通前,由于交通不便,很多村民尽管有做火锅鸡的手艺,也(yě)只能到(dào)外地开饭馆谋生。
2021年,堤顶(dīdǐng)路通了,发展瓶颈也被打通(dǎtōng),来这里休闲观光的人渐渐多了起来。为了给村集体增加收入(zēngjiāshōurù),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(jiùyè),2023年4月,该村成立了青农发展有限公司。2023年9月,该公司投资建设的青农人和水上火锅城(huǒguōchéng)开业运营,主打火锅鸡。开业后,火锅城一直非常火爆(huǒbào)。在火锅城的带动下,2024年,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。
36岁的(de)姚传熙是(shì)当地村民,在青县县城从事餐饮行业已经16年了,今年他回到人和镇村当起厨师。“在家门口(jiāménkǒu)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,这是堤顶路给我带来的机会。”他高兴地说。
57岁的殷宗恩家在南皮县十二里村,2018年(nián)开始承包运河沿岸土地种植(zhòngzhí)果树。2021年堤顶路修通后,他将土地承包面积(miànjī)扩大到2000余亩,发展农业观光(guānguāng)园和农家乐。去年,他的农业观光园收入达到100万元。
大运河(dàyùnhé)周边土壤肥沃(féiwò),灌溉水源充足。路通了,特色种植也在道路沿线火热开展。
东光县在堤顶(dīdǐng)路沿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。几年时间,中药材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(de)“致富草”。目前,该县13个村种植中药材,种植面积超过(chāoguò)3000亩,每亩年均收益超过3100元。
堤顶路沿线,上(shàng)百个特色农业(nóngyè)园借路而兴。这些农业园累计带动沿线村民创业、就业超(chāo)10万人次,带动沿线村庄收入年均增长10%以上。(河北日报记者 曹 智)


6月5日(rì),沧县傅家圈村村头,骑行爱好者在大运河(dàyùnhé)堤顶路上骑行。河北日报记者 曹 智摄
近日,交通运输部办公厅(bàngōngtīng)公布2024年“十大(shídà)最美农村路(lù)”评选结果。我省沧州市大运河堤顶路从213条参评路中脱颖而出,获评2024年全国“十大最美农村路”。
沧州市大运河堤顶路全长288公里,投资8.38亿元,串联起沧州市8个县(xiàn)(市、区)的(de)364个乡村,造福沿线200多万群众。
作为最美农村路(lù),这条路到底美在哪儿?
■ 这是一条(yītiáo)文化路,将沧州大运河沿线历史文化景点(jǐngdiǎn)、人文景观串珠成链
沧州大运河碧波荡漾,美景如画(rúhuà)。河道两侧,堤顶路上车水马龙。
6月5日,记者沿着大运河堤顶路(lù)进入沧州南川老街(lǎojiē),盈盈碧水(bìshuǐ)畔,复建的南川楼、朗吟楼遥遥相对,巍峨壮观。登楼眺望,只见堤顶路与大运河蜿蜒并行,向着远处的景区不断延伸。
统筹保护好(hǎo)、传承好、利用好大运河(dàyùnhé),2021年,沧州市委、市政府(shìzhèngfǔ)将大运河堤顶路列为全市重点交通建设民生项目推进实施,同年,这条路建成通车。
“从前的大运河堤顶路(lù)断断续续(duànduànxùxù)、坎坷不平,如今已经变得平坦畅通。”沧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农村公路部部长(bùzhǎng)刘敏说。她展示的大运河堤顶路线路图上,堤顶路与大运河共同串起一路风景。
驱车行驶在(zài)大运河堤顶(dīdǐng)路,路旁的景点、景观让人切实感受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和厚重底蕴。
身后一脉(yīmài)运河水,眼前一片梨(lí)(lí)树林。泊头市运河贡梨公园入口,御码头挺立在大运河和堤顶路之间。走进运河贡梨公园,乾隆御梨、总督梨、将军梨的故事在古树旁展示。古香古色的梨文化博物馆讲述了泊头梨的前世今生(jīnshēng)。
72岁的泊头市尹庄村村民尹巨安告诉记者,贡梨公园(gōngyuán)与堤顶路(lù)同年建成(jiànchéng),公园里现存400多棵梨树。梨花(líhuā)盛开、梨果采摘时,公园里游客如织。平时,公园也是村民休闲的好去处。御碑、化城寺遗址等在公园内得到了很好保护。
谢家坝位于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运河(yùnhé)五街、六街交界处,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遗产点之一。大运河流至连镇镇时变得湍急(tuānjí),历史上,河水在这里(zhèlǐ)多次决口。
就在这段被称为“九龙十八弯”的(de)河道上,谢家(xièjiā)坝静卧在运河一侧。谢家坝全长218米,坝体为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(hāngzhù)而成,建于清朝末年。在水势滔滔的年代,它保护了沿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坝体顶部有一段约200米的(de)红砖路。道路周边的墙体也用红砖元素进行装饰,与(yǔ)路面形成了统一风格。周末,游学的孩子们会来到谢家坝旁的水工智慧博物馆体验夯土制作,感受古人的匠心(jiàngxīn)。
沧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大运河(dàyùnhé)堤顶路是一条连接城乡的文化路,它将沿线历史文化景点(jǐngdiǎn)、人文景观串珠成链(chéngliàn),有效提升了大运河文化带整体效果。

航拍的沧州大运河(dàyùnhé)堤顶路沧县段。董国池摄
■ 这是一条旅游路,每年接待游客(yóukè)超400万人次
堤顶路(lù)既是一条文化路,也是一条旅游路。
“堤顶路修好后,来这里(zhèlǐ)玩的(de)人越来越多。人们上午(shàngwǔ)采摘,中午吃农家菜,晚上再赏运河沿岸的夜景,别提多惬意了。”刘敏说,沧州市大运河堤顶路每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。
6月4日,大运河青县月亮湾(wān)景点,30岁的安玉康和伙伴们在(zài)堤顶路旁的凉亭里欣赏运河美景。他们经常骑着摩托车在堤顶路上来一次“说走就走”的旅行,目的地是(shì)堤顶路沿线景点、景观。
安玉康来自青县县城。以前,他的骑行路线多是交通干线。堤顶路修通(xiūtōng)后,他的骑行路线就固定(gùdìng)在了这里。
“在这条(zhètiáo)路上(lùshàng)骑行平稳、安全。路上风景好、景点多。最近,我们到吴桥杂技大世界游览,那里有猴戏和硬气功表演,非常精彩。”他说(shuō)。
近年来,沧州市深挖大运河文化资源,不断提升优质文旅(wénlǚ)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(nénglì),打造文旅热点爆点,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如今,堤顶路沿线的中国大运河非(fēi)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、沧州园博园、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等成了热门旅游地。南川(nánchuān)老街“神奇杂技团”演艺场景(chǎngjǐng)等成为沿线热门打卡场景,吸引了大批游客到来。
堤顶路旁,沧州(cāngzhōu)市在运河(yùnhé)沿线建成12个旅游码头。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。“一船明月(míngyuè)过沧州”的美景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。
堤顶路(lù)周边,沿线成廊的创意休闲农业格局日渐形成,各农业园区吸引着(zhe)各地游客。
青县大司马(dàsīmǎ)现代农业园区蔬菜产业发达,现在也成了(le)京津冀短途游热门目的地(mùdìdì)。“现在来我们这里休闲旅游的市民越来越多,他们都喜欢沿堤顶路来。”6月4日,青县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讲解员(jiǎngjiěyuán)姚月介绍。
她告诉记者,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距离堤顶路只有几百米。很多游客(yóukè),特别是从天津来的游客,往往顺着(shùnzhe)堤顶路一路(yīlù)欣赏运河风光而来,然后到园区采摘游玩。去年,该园区接待游客数量达40万人次。
■ 这是一条富民路,打通(dǎtōng)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
6月4日19时许,青县人和镇(rénhézhèn)村,大运河堤顶路旁,青农人和水上火锅城里坐满(zuòmǎn)了来自天津、青县等地的消费者。
人和镇村是沧州火锅鸡发源地之一。青县人和镇村党支部书记、人和镇村青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胡宗权介绍,堤顶(dīdǐng)路修通前,由于交通不便,很多村民尽管有做火锅鸡的手艺,也(yě)只能到(dào)外地开饭馆谋生。
2021年,堤顶(dīdǐng)路通了,发展瓶颈也被打通(dǎtōng),来这里休闲观光的人渐渐多了起来。为了给村集体增加收入(zēngjiāshōurù),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(jiùyè),2023年4月,该村成立了青农发展有限公司。2023年9月,该公司投资建设的青农人和水上火锅城(huǒguōchéng)开业运营,主打火锅鸡。开业后,火锅城一直非常火爆(huǒbào)。在火锅城的带动下,2024年,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。
36岁的(de)姚传熙是(shì)当地村民,在青县县城从事餐饮行业已经16年了,今年他回到人和镇村当起厨师。“在家门口(jiāménkǒu)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,这是堤顶路给我带来的机会。”他高兴地说。
57岁的殷宗恩家在南皮县十二里村,2018年(nián)开始承包运河沿岸土地种植(zhòngzhí)果树。2021年堤顶路修通后,他将土地承包面积(miànjī)扩大到2000余亩,发展农业观光(guānguāng)园和农家乐。去年,他的农业观光园收入达到100万元。
大运河(dàyùnhé)周边土壤肥沃(féiwò),灌溉水源充足。路通了,特色种植也在道路沿线火热开展。
东光县在堤顶(dīdǐng)路沿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。几年时间,中药材已经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的(de)“致富草”。目前,该县13个村种植中药材,种植面积超过(chāoguò)3000亩,每亩年均收益超过3100元。
堤顶路沿线,上(shàng)百个特色农业(nóngyè)园借路而兴。这些农业园累计带动沿线村民创业、就业超(chāo)10万人次,带动沿线村庄收入年均增长10%以上。(河北日报记者 曹 智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